地熱溫泉

溫泉的概念及成因

  什么是溫泉,對某些事物明確一下界限有助于加強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天然出露的地下水被稱為泉。顧名思義,溫泉是指地下涌出的熱(溫)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利用地下水的增加一些溫泉消失了原來的自涌現象,普遍的做法是利用人工動力來提取地下熱水。同時,考慮到溫泉旅游和當地的工業和農業生產需要,在沒有溫泉的地方,人們會意外地發掘地下熱水。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可以接受的說法是,無論是天然地下熱水的出露,或挖出來的地下熱水都應該屬于溫泉。據劉振禮,王兵的說法冷泉溫泉是指 20℃以下, 20℃-37℃為溫泉,38℃-42℃稱熱水溫泉,超過 43℃為高溫泉(湯),超過當地沸點的稱沸泉。黃尚瑤則認為溫度明顯高于平均氣溫地下水天然露頭為溫泉。周進步和秦關民則把水的溫度高于皮膚溫度(34℃)的泉水稱為溫泉。在日本,溫泉的定義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高于 25℃上的一種天然地下水;第二,低于 25℃下,只要泉水中包含一定量的某些成分可以被稱為溫泉。可見,社會廣泛接受的定義:高于 25℃,并且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地下涌出的熱水。要點包括其成分和溫度限制和要求,對于包含了一些有益的物質說法是強調溫泉療養治療疾病,不存在限制的有害物質,是考慮到現代社會的溫泉使用價值。
 
  溫泉的形成是一定的自然地理條件的結果,大氣降水和植被蓄水為地下水的補給創造了條件,也是溫泉水補給的主要途徑。大氣降水與地表水通過巖石構造裂隙和風化裂隙下滲補給地下水。大家都知道,地球內部蘊藏著巨大的熱量,這種自然熱被稱為地熱資源地熱可分為五種類型:蒸汽,熱水,地壓型,干熱巖型,巖漿型。溫泉是地下水在長期地質運動過程中形成的,通常與火山和巖漿活動有關,在地球上成年地吸收地殼的熱能,冷卻過程中的巖漿使地下水升溫,溢出的水沿地殼裂隙上升,最終形成溫泉。有些溫泉會自然噴涌,有些溫泉被泥土植被或農田掩蓋,并不會溢出地表,需要人工打井鉆孔,將水引出地表才能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