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qū)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zhì)大學校內(nèi)(武漢)

公司新聞

野外實習:我們的地質(zhì)之“戀”妙不可言

地大新聞網(wǎng)訊 近日,我校第一批赴秭歸實習的學生順利完成實習環(huán)節(jié),已安全返回家中。在秭歸度過的三十多天里,同學們一起頂著烈日出野外,在基地聆聽講座,在深夜畫圖作業(yè),接受課程的考核。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同學們已經(jīng)與學校分隔了大半年。此次秭歸實習,讓大家再次相聚。同學們在烈日驕陽里、在風雨迷霧中,克服困難,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青山綠水間探索地學奧秘。不少參與實習的同學,紛紛寫日記、寫感言,記錄實習中的點點滴滴。這里,對部分日記和感言,進行摘編整理。
 
地質(zhì)實習中不曾覺察的美妙資源學院025181班 楊睿

025181班實習期間合影

在過去的20天里,大家一同經(jīng)歷了許多。我們曾一起翻越西陵峽的峭壁,爬上鏈子崖的陡崖。一路上我們俯下身去接觸巖石,仰起頭去觀察。我們也曾一同蹲坐在老鄉(xiāng)家的院子里,分享著書包里的午餐。經(jīng)歷野外的觀察記錄后,一根清減的火腿、一勺“老干媽”,都能品嘗出不曾察覺的美妙。
在我看來,秭歸是一座搖籃。具體來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第一,秭歸是錘煉地質(zhì)技能的搖籃。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從多個方面感受秭歸與地質(zhì)的魅力。比如,去野外觀察典型的巖性構(gòu)造等地質(zhì)現(xiàn)象,深入了解地質(zhì)構(gòu)造成因、地質(zhì)運動的影響和意義;聆聽專家學者們的講座等。
第二,秭歸是友誼的搖籃。這次實習讓我們明白,自己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一個團隊的重要成員。遇到雨天路滑,有人拉你一把;記野簿時,有人為你撐傘遮陽。我們希望,在學習進步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第三,秭歸是地質(zhì)情懷的搖籃。地質(zhì)是一門有傳承的學科,不斷疊加才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老師們的一本本批注讓人感動不已。求真務(wù)實的精神已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里。
感恩老師們的教誨李四光學院201183班 王喆

201183-4班合影

經(jīng)過20多天的野外實習,本次實習路線全部結(jié)束。時處雨季,山路泥濘難走,徐海軍老師每次都走在前面,為同學們開路。填圖區(qū)域改變,同學們在繪圖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王連訓老師悉心指導,在教室中陪伴到深夜。公路上來往車輛飛馳,兩位老師也總是不厭其煩的提醒,全力保證同學們的安全。在這“特殊”的時期,實習能夠順利進行,離不開所有老師們的辛苦付出。
從周家坳的驕陽到長陽的大雨,二十余天的實習中,真誠感謝徐老師和王老師的細心指導和辛苦教學。期待秋季開學以后,地大校園再相聚,期待再聆聽老師們的諄諄教誨。
青山綠水見證師生情誼地球科學學院X11185班 劉學易

X11185班合影

大家多年以后仍會記得,炎熱暴曬的正午,中壩巖體露頭前馬強老師汗如雨下、不辭辛勞地講解黑白條帶的多種成因機制;飄著小雨的早晨,顧松竹老師踏著泥濘不堪的小路,一同深入探尋和尚洞。無數(shù)這樣的時刻與場景,已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分別,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這份師生情誼會永遠銘刻在每一位同學心中。這段歡樂時光也會成為人生寶貴的回憶。
野外實習就是一道風景線海洋學院241181班 徐波

241181班鏈子崖合照

秭歸野外教學中,我們主要觀察了蓮沱組、南沱組、陡山沱組和燈影組的巖性特征,并學習了透鏡體的指相意義、CCD面的含義,以及地層信手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雷超老師指導我們觀察了南華系蓮沱組與黃陵巖體的不整合接觸關(guān)系,并觀察分析了透鏡體和此地發(fā)育的小型生長型正斷層。在野外落石較為嚴重的觀察點,雷超老師時刻提醒我們在安全的位置觀察現(xiàn)象并作記錄。
連續(xù)的幾天實習,秭歸風景秀麗的野外地質(zhì)現(xiàn)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我而言,野外老師認真教學,同學們互幫互助的畫面,才更是野外實習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地質(zhì)之“戀”妙不可言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016181班 王詩琳

016181班合影

不知不覺一個月的時間悄然消逝。這段在秭歸與地質(zhì)的“熱戀”,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段飛馳而過的時光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有難得的鍛煉和成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拿著“三大件”,帶著橘色的安全帽,穿著熒光綠背心,成為了山上一抹亮麗的風景。
一個月的野外實習錘煉,使我們“脫胎換骨”。大家不再因為短短一段路而氣喘吁吁,爬山上坡干凈利落;也不會茫然的站在巖石面前不知所措,產(chǎn)狀、巖性、標本分工明確,動作一氣呵成。我們更是圓滿的完成了六張圖件的繪制,實習報告的編寫,以及專題考核的答辯。
秭歸野外實習,我們在山川河流中“乘風破浪”,也收獲了面對人生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奮斗豪情。
感謝基地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感謝林曉老師,趙國松老師,陳旭老師和唐玉倩老師。一月來風雨兼程,終不負所望,完滿完成了這次實習。期待與秭歸再見,明年再相逢。
野外實習有苦有樂更有獲工程學院050181班 王雪縈

工程學院050181班合影

秭歸的實習已圓滿結(jié)束。苦,自有它的甘甜所在。從泥濘的山路摸爬滾打,遠遠望見寬闊的馬路時,點亮了內(nèi)心閃光的希望;步履蹣跚找到觀察點時,內(nèi)心無比激動和開心;一步一步一筆一劃勾勒出區(qū)域地質(zhì)圖,驕傲不斷在心中涌起。
一江春水綠兩岸,高峽平湖無波瀾。我們在蘭陵溪觀測黑白條帶偏基性巖漿巖,在九龍灣觸摸冰磧礫巖,在黃牛崖觀察鍋底狀灰?guī)r,在白氏橋判斷背斜向斜,在梁山向斜識別雁列節(jié)理和箱型構(gòu)造,在和尚洞一步一個腳印,在天門埡摸爬滾打上躥下跳。
每每從野外帶回來的,都是記錄滿滿的野簿和渾身的泥濘,同學們相視而笑。都在我看來,野外實習的路途是開心的,因為有和風相伴,有鳥語相隨,有花香彌漫,有老師解惑,有朋友相隨。跨過冬春,我還是遇見了最喜歡的同學,最向往的知識,最陶醉的美景和最美好的一切。(章帆 文新 陳楊 雷龔鳴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