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中國地熱產業如何跑出加速度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3-03-15 15:07:01瀏覽次數:1207
核心提要
●相比天然氣、生物質、煤炭等,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在優質資源區開發利用的經濟性有明顯優勢,運行成本較低
●隨著國家愈發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地熱礦權等資源指標作為新能源項目的立項根本和首要前提,成為新能源企業搶抓的重要資源
●加強地熱能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對摸清行業底數、規范管理流程、銜接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進入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
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空間廣闊。全國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中深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18.65億噸標準煤,干熱巖地熱能資源潛力巨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和推進北方清潔供暖的力度不斷增強,地熱能開發利用規模持續擴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等一批重大工程紛紛使用地熱能供暖(制冷)。
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積極推進地熱能規模化開發”,提出到2025年地熱能供暖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發展目標。“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有可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杜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應繼續加強中深層地熱供暖項目發展。相比天然氣、生物質、煤炭等,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在優質資源區開發利用的經濟性有明顯優勢,運行成本較低。同時,地熱又是本土能源,是天然氣、煤炭以外服務采暖的重要能源供應形式。
“建議國家支持公共建筑采用地埋管方式開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項目建設,進行冷暖雙供。”杜利說,這種方式既有利于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又有助于保持地下熱能的取用平衡。
同時,地熱能在農業領域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目前,我國利用地熱能進行水產養殖已遍布20多個省,形成了一定規模。
近年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出臺,為地方推進落實能源轉型發展和實施“雙碳”戰略提供了依據。
各地紛紛將地熱能開發利用納入各省(區、市)的能源總體規劃、城市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鄉村振興戰略等,將國家地熱領域的頂層設計進行具體化落實,對于地熱產業的管理職責、發展思路進行了進一步明晰,有助于推動地熱能規模化開發利用,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還只是地熱能開發利用大國,不是強國。地熱能開發利用還面臨挑戰。”持續加強地熱應用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深化砂巖熱儲回灌技術、井下換熱技術應用研究,集中力量研發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地熱能發電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等。
“隨著國家愈發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地熱礦權等資源指標作為新能源項目的立項根本和首要前提,成為新能源企業搶抓的重要資源。”國家地熱能中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黨力強表示,當前,我國地熱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發展瓶頸。比如,地熱探礦管理方面,各地政策還不明晰,目前只有河北、天津、陜西出臺了地熱礦權的辦理流程,部分地區地熱礦權與油區礦權等其他礦權還存在重疊問題。對此,國家地熱能中心將及時高效做好政策研究和市場分析,積極向國家能源局、各省市政府建言獻策,做好地區發展規劃研究,主動對接和協助相關省(市)編制新能源發展規劃,推動地方出臺新能源產業利好政策,營造有利于地熱能發展的政策環境,積極爭取地熱礦權、經營權等基礎資源,爭取地熱資源稅政策支持,不斷贏得產業扶持。
構筑平臺 凝聚行業發展共識
加強地熱能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對摸清行業底數、規范管理流程、銜接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地熱能開發利用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2022年8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各地正在抓緊開展相關工作。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工作正逐步推進,正在解決此前地熱數據來源多、統計信息不準確的行業頑疾,將為各地區地熱開發決策提供支撐。
要持續推進地熱數據統計平臺深化應用工作,引導各地方政府、相關地熱企業關注地熱能項目數據統計的重要意義,積極在平臺內填報地熱信息數據,爭取早日將其納入國家能源利用統計體系。同時,做好與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的數據銜接工作。
上一篇 > 全國人大代表聶曉煒:盡快出臺國家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辦法
下一篇 > 山西省地熱能產業發展重點聚焦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