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能源規劃
赤峰地質旅游資源的特色與前景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8 14:39:50瀏覽次數:1650
旅游由三大要素構成: 旅游的主體, 即旅游者;旅游的客體, 即旅游對象; 旅游媒介, 包括旅游運輸、接待設施和其他旅游服務組織等.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客體, 以及某些具有潛在旅游吸引力的客體地理資源, 都可以稱為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能激發起旅游者的旅游動機, 并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旅游資源的尋找、研究、開發不僅要注意它的經濟價值、美學價值, 更要注意它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旅游資源的研究不僅要通過人的體察, 更要通過科學手段發現其規律, 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和再造, 促進旅游業的全面發展.
旅游資源的類型有不同的劃分方法, 一般的可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地質旅游資源是自然旅游資源的核心, 是地質資源的外延, 是地球表面在內外地質營力的相互矛盾斗爭、復雜交錯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質地貌景觀, 其產生、分布、演化和發展, 都遵守地學基本規律, 是地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地質旅游資源以地質遺跡為依托,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經濟利用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因此, 應該轉變觀念, 積極拓展地質事業服務領域, 做好旅游資源的普查和綜合評價工作, 為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于地質旅游資源的涵義, 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筆者贊同郭威、丁華《論地質旅游資源》里的定義: 地質旅游資源應該是那些能夠吸引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并實施旅游行為的, 能被旅游業利用, 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地質遺跡和地質體、地質作用直接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
地質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一旦破壞便有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地質旅游資源的保護意義重大.本文僅將赤峰地區典型的若干地質旅游資源加以闡述, 分析其特點,探索其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前景.
2 赤峰地區地質旅游資源的分布和特征
赤峰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燕山山脈和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的接合部.沿西拉沐淪河分布的深大斷裂帶被認為是中朝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碰撞的地縫合線, 渾善達克沙地與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并稱為中國東北的4 大沙地, 其中在赤峰境內的就有兩大沙地. 這就決定了赤峰市地質旅游資源豐富多樣, 且相對集中, 現分述如下:
2.1 花崗巖地貌旅游資源
花崗巖是大陸地殼中分布最廣的巖漿巖,其質地堅硬,巖性均一,垂直節理發育,是山岳、峽谷旅游資源構成的重要物質基礎.石質山峰提供了人們進行攀登活動的場所, 有變幻無窮的巖體形態供旅游者觀賞, 在山頂可以俯瞰群山, 景致深遠, 情趣萬千.赤峰地區廣泛分布此類地貌景觀, 如巴林左旗七鍋山( 冰臼) 、平頂山( 冰斗群) , 林西九佛山( 第四紀冰川遺跡) , 克什克騰青山( 冰臼群) 、阿斯哈圖石林( 冰石林) 、砧子山( 火山地貌) , 寧城葫蘆峰等.這些地貌組合豐富了花崗巖地貌的類型, 它們的成因與該地區構造演化、氣候變遷等密切相關, 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2.2 火山及熔巖地貌旅游資源
地下深處的巖漿由于強大的內壓力沿著通道噴出地表, 熔巖流動、冷凝、固結, 形成具有特殊形態和結構的火山及熔巖地貌景觀, 有熔巖被、熔巖流、火山錐等.在克什克騰達里湖西岸、北岸, 有眾多火山錐及熔巖臺地等景觀, 只是這些火山錐經過長時期的外力作用, 形態特征不十分明顯.火山遺跡是游覽觀光極好的場所, 同時對于考察研究火山噴發、形成機理、普及火山知識等具有較高的科普和觀賞價值.
2.3 巖溶地貌旅游資源
巖溶地貌是指以碳酸鹽巖類為主的可溶性巖石在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的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觀. 地上巖溶旅游資源主要有峰林、孤峰、巖溶嶂谷、石芽與溶溝、高山鈣華、巖溶天窗與天生橋、巖溶石柱、漏斗、落水洞、豎井等; 地下巖溶旅游資源有地下河與地下廊道、溶洞堆積(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灰華等).該類型地貌在赤峰極為少見, 僅在喀喇沁旗樓子店鄉境內月牙山發育一處規模不大的喀斯特溶洞, 規模雖小, 但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灰華等微地貌景觀類型多樣, 新奇別致.加之月牙山季節性的滿山桃花, 靠近赤峰市區便利的交通條件, 現已開發為旅游景點.
2.4 地熱旅游資源
地熱旅游資源最具吸引力的當屬溫泉, 溫泉的形成是遠古時代內蒙古高原隆起和大興安嶺火山噴發造成地面斷裂, 形成花崗巖破碎帶.大氣降水,孔隙水沿破碎帶滲透循環, 在地層深處受熱后, 在破碎帶匯積, 沿裂隙上升, 涌出地表形成溫泉.利用泉水, 并加以適當的人工設施, 可以進行沐浴、游泳、療養等旅游活動.溫泉對人體的循環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等有奇特療效.尤其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癥療效顯著, 無副作用, 被稱之為“綠色療法”.由于赤峰地區所處的特殊的構造位置, 地熱資源非常豐富, 如克什克騰、寧城、敖漢等地的熱水旅游資源.
2.5 冰川遺跡旅游資源
由于赤峰地區所處的地理緯度、海撥高度、巖性及相對高差等地貌特征, 使得大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保留下來.這些冰川遺跡, 充分證實了中國東部大興安嶺地區存在第四紀冰川作用.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發現, 對內蒙古高原的隆升及其環境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冰川遺跡旅游資源按照成因可以劃分為冰蝕地貌型旅游資源, 有冰斗、冰蝕谷、刃脊、角峰、羊背石、冰蝕殘丘等; 冰磧地貌型旅游資源, 有冰磧丘陵、側磧堤、終磧堤、鼓丘等; 冰水堆積地貌型旅游資源, 有冰水扇、蛇形丘等.赤峰地區第四紀冰川地貌分布廣泛, 類型多樣且典型, 如巴林左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寧城縣等地的第四紀冰川地貌遺跡, 許多地方已開發為旅游區.
2.6 風沙地貌旅游資源
風是形成風沙地貌旅游資源的主要動力.沙漠是地表覆蓋大片散沙的荒漠, 在其范圍內風沙流在一定條件下堆積成各種沙堆、沙丘和沙壟.沙漠往往遠離人類集居區, 為人所熟知又不常見, 從而引起人們的興趣和向往. 但沙漠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嚴重缺水, 成為旅游活動的限制因素.沙漠常常吸引人們去做探險旅游, 沙漠邊緣和沙漠中的綠洲具有發展旅游業的條件.風沙地貌旅游資源包括風蝕地貌型旅游資源和風積地貌型旅游資源, 風蝕地貌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在風的吹蝕和風沙的磨蝕作用下, 原始地面被雕刻出的雅丹地貌、風蝕蘑菇、風蝕谷、風蝕柱、壟崗、風蝕殘丘等; 風積地貌包括新月形沙丘、格狀沙丘、魚鱗狀沙丘、縱向沙垅等.它們的旅游吸引力主要在于其變化多端的形態及遠離城市的獨特天然環境.赤峰地區風沙作用強烈, 風蝕、風積地貌發育廣泛, 類型多樣, 尤其北部旗縣更加典型, 如克什克騰的“響沙”景觀等.赤峰地區還有兩大沙地, 一是科爾沁沙地, 二是渾善達克沙地, 風沙地貌旅游資源非常豐富.
綜上, 赤峰地質旅游資源有著鮮明的特色, 這是赤峰地質旅游資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 才會有吸引力, 要充分利用旅游資源之間的差異性,體現人無我有的特色.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實質就是要尋找、發掘和利用旅游資源的特色.經過開發的旅游資源, 不僅應使它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 同時, 還應使其原有特色更加鮮明和有所創新發展.
3 赤峰市地質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
3.1 地質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地質旅游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許多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由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遭到破壞與損毀, 開發建設的隨意性、任意增加各種人為設施, 使原生環境遭到破壞, 在山岳景觀開發建設時劈山修路和建設索道, 使得山體邊坡和植被遭到破壞, 引起滑坡、塌方、水土流失等嚴重的地質災害. 在已開發的地質旅游資源的經營運作中, 由于缺乏科學指導, 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 地質現象損毀, 水環境嚴重污染, 使得景區的生態與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地質旅游資源的重大意義.
3.2 地質旅游資源的發展前景
赤峰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 要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 才能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務保障體系, 加快旅游企業改革步伐, 加強旅游法制建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發展規劃的制定要符合自身的特點, 注重發揮地方特色, 注重整體發展.調查評價,加強規劃, 要進行市場分析, 不盲目開發, 不急于見短期效益, 確定合理的可容納的游客數量.
保護豐富的地質旅游資源, 促進赤峰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地質遺跡的保護, 在開發中保護, 在保護中開發, 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地質旅游資源, 把地質旅游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 能夠極大地促經濟發展, 擴大對外開放, 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增加外匯收入, 還可以為相關產業帶來經濟效益, 同時吸納大量的勞動力, 增加就業, 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隨著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 地質旅游資源的內涵被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營造科教、科普環境, 讓游人在觀賞優美的地質旅游資源的同時接受地質科學知識, 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 拓展人們的視野, 這是當前乃至今后發展旅游的總趨勢.
地質旅游資源要做到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避免單純以市場為導向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做法, 使地質旅游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經濟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 充分體現赤峰地質旅游資源的無與倫比的特色和廣闊的旅游發展前景.
上一篇 > 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研究
下一篇 > 安徽省鳳陽山地質公園地學景觀研究與旅游開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