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規劃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建設規劃

  冬季供熱是本市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基礎性公共事業。北京供熱事業在五十年發展的歷程中,充分發揮了城市基礎設施的保障功能,在促進生產、環境治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建設規劃》為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市級規劃,與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能源、燃氣、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總結、借鑒“十一五”供熱規劃執行中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分析了當前供熱發展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力求在繼承、完善、延續“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并作為北京市供熱發展與管理的指導性文件。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站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圍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目標,結合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城鄉結合部整治、南部發展等主題,一方面堅持科學發展,從促進能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出發,將發展與節能減排結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保障供熱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從確保城市安全、穩定、和諧供熱出發,將管理與改革結合,繼續探索供熱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努力實踐到位管理和長效管理,逐步將供熱管理納入到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全面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
 
  目 錄
 
  一、“十一五”時期供熱工作回顧
 
  (一)供熱基本情況
 
  (二)供熱存在問題
 
  二、“十二五”時期供熱規劃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規劃目標(一)供熱指導思想
 
  (二)供熱發展原則
 
  (三)供熱規劃目標
 
  三、“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規劃方案
 
  (一)供熱方式規劃
 
  (二)供熱負荷預測
 
  (三)供熱用能需求
 
  (四)環境減排預測
 
  (五)城區供熱規劃方案
 
  (六)遠郊區縣供熱規劃方案
 
  四、“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重點任務
 
  (一)實施熱源廠及配套熱網建設
 
  (二)完成城區燃煤鍋爐清潔改造
 
  (三)加快遠郊區縣供熱設施建設
 
  (四)完成既有供熱系統節能改造
 
  (五)積極推進供熱系統計量改造
 
  (六)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供熱發展
 
  五、“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保障措施
 
  (一)強化供熱規劃管理,重點項目按期推進
 
  (二)加強行業安全管理,完善供熱保障體系
 
  (三)推進供熱體制改革,積極培育供熱市場
 
  (四)加強供熱節能管理,加快實施節能改造
 
  (五)創新供熱管理方式,開展行業精細管理
 
  一、“十一五”時期供熱工作回顧
 
  (一)供熱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北京市供熱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北京供熱以2008年奧運保障為契機,供熱管理步入了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在城市安全運行保障、能源結構調整、供熱資源整合、供熱節能減排、供熱體制改革、供熱行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促進城鄉發展、環境治理和保障居民正常生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供熱事業快速優化發展
 
  全市供熱面積由2005年的47566萬平方米發展到2010年底的67935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增長了42.8%;供熱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以熱電聯產、燃氣供熱、燃煤集中供熱為主導,多種能源、多種供熱方式相結合的供熱局面。2010年全市供熱面積統計表見表1-1。
 
  2.大氣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至“十一五”末,城六區實施了1.6萬余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目前熱電聯產及清潔能源供熱比例已達到68.9%,2010年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286天,比2005年的229天增加了24.9%,為綠色北京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供熱節能減排扎實推進
 
  “十一五”時期,北京市轉變供熱發展方式,堅持內涵式發展,推進供熱節能減排,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供熱規劃確定的供熱節能10%的目標。
 
  供熱資源整合全面實施。完成新城中心城區30座燃煤集中供熱中心建設,拆除分散燃煤鍋爐房670余座,總供熱能力約為1.2億平方米,提高供熱效率20%以上,達到北京市現行環保排放標準,大氣環境得到有效治理。
 
  供熱管網改造穩步推進。完成728個老舊小區供熱管網改造,提高了供熱效率和居民的供熱質量,保證了供熱設施的安全運行。
 
  供熱節能改造深入開展。全市近50%的鍋爐房采取了節能措施,在“以獎代補”政策的促進下,全市已有217座鍋爐房實施了供熱系統節能改造,供熱面積約6300萬平方米,每年節能量折合燃氣約1.58億立方米。
 
  供熱節能管理逐步強化。5577名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崗位職工進行了供熱節能技術培訓,近萬名一線崗位職工接受了供熱節能技術考核;開展了供熱節能技術標準、規范編制及課題研究,推薦了供熱系統節能技術19項;廣泛開展了“低保高控”的節能宣傳與節能檢查,及時推廣20座節能示范鍋爐房,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營造了良好的節能氛圍。
 
  4.供熱改革取得階段進展
 
  在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推動供熱體制改革行動領導小組,全面開展我市供熱體制改革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出臺了《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辦法》,積極規范供熱市場秩序;以建筑和供熱節能減排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了供熱計量收費改革,制定了兩部制供熱計量價格,在全國率先對政府機關和大型公建實施了按用熱量計量收費,2010年全市35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和560萬平方米居住建筑實現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全市供熱計量改革已轉入全面推進階段。
 
  5.行業管理不斷完善創新
 
  在管理體制上,充分發揮區縣主導作用,明確了“區縣為主、轄區負責”的工作原則,確立了區縣的管理地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強化行業自律,提升供熱行業管理水平。
 
  在管理方式上,建立了市、區兩級供熱指揮系統和市、區、街三級工作網絡,初步形成了聯動協調機制。
 
  在管理手段上,建立了供熱管理數據庫和62357575供熱服務、投訴與處置系統,供熱收費數據監測系統,煤炭儲備監測系統,初步形成了信息收集、統計、傳遞、預警和追蹤的管理體系;建立了供熱應急預案、應急燃料儲備、應急救助機制和應急搶險隊伍,提高了應對與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管理方法上,堅持了“抓早、抓細、抓實”的工作原則,變被動為主動,注重矛盾排查,加強部門協調,化解社會矛盾,保證了供熱隊伍和供熱局面的穩定。
 
  (二)供熱存在問題
 
  1.城市熱源建設滯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十一五”時期,城市建筑的快速發展對城市供熱供應與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熱電聯產城市熱網供熱,2010年城市熱網供熱面積已超過設計能力,熱源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熱源供應能力與用熱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2.供熱燃氣需求加大,供熱保障要求提高
 
  能源保障事關城市安全與社會穩定。天然氣作為我市供熱與本地發電的主要能源支撐,天然氣供應保障將成為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的關鍵。對構建天然氣資源保障體系、應急保障體系以及輸配調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環境要求越來越高,供熱成本日趨增加
 
  隨著大氣環境治理標準的提高,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在供熱用能結構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供熱成本呈增長趨勢,在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下,將影響到城市供熱運行成本和產業成本。
 
  4.供熱系統能耗較高,節能挖潛任務艱巨
 
  通過近幾年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工程實施效果看,未應用節能技術的供熱系統尚有10%以上的節能潛力。而目前受供熱收費體制和管理體制的局限,一些中小型供熱單位,特別是非企業化的供熱單位,缺乏節能改造的內在動力。
 
  5.供熱設施高度分散,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以單位后勤部門自行管理為主的供熱管理體制制約著北京供熱行業的發展。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的鍋爐房數量不到10%,中小型鍋爐房掌控著全市40%的供熱面積,單位及部門間的條塊分割和非企業化的管理模式,不僅造成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而且還制約了供熱行業向專業化、市場化、集約化的發展。
 
  6.體制改革尚需深化,供熱市場有待培育
 
  現行的與熱量消耗無關的供熱計費方式,使供熱單位、熱用戶及建設開發單位缺乏節能的內在動力,使供熱計量改革和供熱節能的推進遇到阻力。非企業化供熱運營模式以及供熱價格長期未能理順,供熱行業的運行質量標準、安全服務規范和監督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制約了北京供熱事業以及供熱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十二五”時期供熱規劃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規劃目標(一)供熱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圍繞加快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堅持清潔能源供熱為主導,多種方式、多種能源相結合的發展方針,以滿足用熱需求和供熱安全保障為核心,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供熱結構、加快科技進步為手段,以挖掘現有設施能力、推進供熱計量與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重點,以完善政策、加強管理、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保障,全面提升供應保障能力和行業管理水平,建立安全、清潔、經濟、高效的城鄉供熱體系。
 
  (二)供熱發展原則
 
  保障安全。從首都社會安全穩定大局出發,高度重視供熱能源安全。在能源結構上,形成能源結構與供熱方式多元化的格局,以天然氣為主,煤炭為輔,電力、地熱等其它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為補充,實現氣、煤、油等能源的互為備用,互為補充;在運行方式上,建立中心城區供熱管網輸配平臺,多網聯接,互相支撐,互為補充;在能源保障上,構建城市供熱安全保障體系。
 
  清潔環保。在大力發展和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同時,繼續加強燃煤設施的環保治理,開發并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和嚴格的管理措施,按照環保要求嚴格管理,實現供熱用能清潔高效。
 
  高效節能。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供熱系統節能改造、老舊管網改造和熱計量系統改造,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大力推廣供熱節能新技術,促進建筑與供熱系統節能。
 
  因地制宜。從現有建筑格局、設施條件、經濟能力和發展布局出發,合理確定全市不同區域的供熱方式,堅持在整合中發展,在發展中整合,優化城鄉供熱結構,合理配置供熱資源
 
  適度超前。供熱設施能力和能源資源供應不僅能滿足現實社會經濟發展對供熱以及能源的需求,而且要留有余地,適度超前發展。
 
  (三)供熱規劃目標
 
  1.面積發展目標
 
  滿足城市建筑規劃發展需求,2015年北京市供熱面積達到8.5億平方米。
 
  2.用能結構目標
 
  調整優化供熱用能結構,熱電聯產、燃氣及其他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比例達到80%以上。
 
  3.供熱節能目標
 
  大力推進建筑及供熱系統節能,2015年全市單位建筑面積平均供熱能耗比2010年降低12%。
 
  4.供熱改革目標
 
  繼續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公共建筑基本實現供熱計量收費,加快推進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收費改革。
 
  5.行業管理目標
 
  加快供熱行業改革,積極培育供熱市場,促進供熱行業向專業化、市場化、集約化轉變。
 
  三、“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規劃方案
 
  (一)供熱方式規劃
 
  “十二五”時期,按照供熱規劃目標,在注重供熱安全保障、滿足全市用熱需求的前提下,繼續調整優化供熱用能結構,以發展熱電聯產熱網集中供熱和天然氣供熱為主,適度發展燃煤清潔供熱,積極鼓勵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
 
  “十二五”時期全市城區及遠郊區縣供熱面積發展預測見表3-1,“十二五”末全市供熱面積和供熱方式規劃見表3-2。
 
  (二)供熱負荷預測
 
  根據現有供熱能耗調查,2010年北京市現狀建筑綜合設計熱指標為55W/㎡,預測“十二五”末期建筑綜合設計熱指標為50W/㎡,規劃預測2015年總設計負荷為42500MW。
 
  (三)供熱用能需求
 
  2015年北京市供熱能源需求為天然氣63-68億立方米(不含熱電廠發電用氣),煤炭需求為283萬噸標煤(不含電廠發電用煤)。
 
  (四)環境減排預測
 
  根據供熱規劃方案測算,2015年北京市供熱系統比2010年煙塵減排4765噸,二氧化硫減排9754噸,氮氧化物減排4755噸。
 
  (五)城區供熱規劃方案
 
  配合四大燃氣熱電中心等熱電源點建設,將城六區部分大型燃煤鍋爐房進行清潔能源改造后接入城市熱網,提高城市熱網供熱能力,在其覆蓋區域內大力發展城市熱網集中供熱,優化管網布局,提高城市熱網利用率。“十二五”末熱電聯產城市熱網供熱面積達到2.0億平方米,并形成市中心區供熱管網輸配平臺。
 
  對城六區內63座大型燃煤鍋爐房及分散燃煤鍋爐房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基本取消燃煤鍋爐供熱;積極發展天然氣區域供熱,采用適度規模的燃氣鍋爐房、燃氣直燃機等供熱方式,新建及改造燃氣供熱設施應同步采用各項節能技術,提高供熱運行效率,提倡發展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等供熱方式;在條件適宜地區鼓勵發展淺層地熱、電廠冷卻水余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方式。
 
  在海淀北部新區、金盞金融服務區等高端功能區積極發展區域清潔能源供熱系統,并大力推廣燃氣冷熱電聯供系統。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清河污水處理廠周邊建設污水源熱泵供熱系統。
 
  “十二五”末城六區供熱面積和供熱方式規劃見表3-3。
 
  (六)遠郊區縣供熱規劃方案
 
  遠郊區縣新城基本完成供熱資源整合,新建供熱設施原則上以燃氣供熱為主,鼓勵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新城燃煤熱源供熱管網有條件的實現聯網,提升供熱安全保障能力,在供熱管網附近建設的燃氣鍋爐可采取聯網供熱的方式,降低供熱運行成本。
 
  鄉鎮地區供熱應根據供熱現狀、資源條件、規劃負荷、建設速度、經濟水平等因素,采用燃氣供熱、大型燃煤集中供熱、生物質燃料有機結合的方式,有區別、有重點的推動供熱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按區域能源合作方式引入外阜熱電聯產熱源。
 
  農村地區借助舊村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質型煤、太陽能、生物質氣化爐采暖等多種方式供熱。
 
  “十二五”末遠郊區縣供熱面積和供熱方式規劃見表3-4。
 
  四、“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重點任務
 
  “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重點任務是調整優化供熱用能結構、推進供熱資源整合、加快供熱節能改造、基本完成達到50%節能強制標準既有建筑的供熱系統計量改造,提高供熱系統保障能力。
 
  (一)實施熱源廠及配套熱網建設
 
  加快建設東南、西南、東北和西北四大燃氣熱電中心,根據“十二五”規劃期內熱電廠、集中熱源廠建設情況,結合區域負荷發展,分別規劃建設相應熱電廠配套輸熱主干線和重點功能區配套熱力管線,管網工程共計約130公里。
 
  (二)完成城區燃煤鍋爐清潔改造
 
  按照“區域統籌、效率優先、清潔低碳綜合利用”的原則對城六區63座大型燃煤鍋爐房以及分散燃煤鍋爐房進行清潔能源改造,其中將北小營、松榆里、西馬等14座靠近現有城市熱網的鍋爐房改造擴容后并入城市熱網,作為城市熱網熱源支撐,其余的鍋爐房按現有鍋爐房規模實行清潔能源改造,作為相對獨立的區域熱源。
 
  (三)加快遠郊區縣供熱設施建設
 
  發揮新城已建燃煤集中供熱設施作用,積極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方式,鼓勵燃煤燃氣聯合供熱。
 
  推進鄉鎮集中供熱改造,現狀居住建筑面積較大、發展速度快、回遷房及保障型住房規模大的重點鄉鎮,借鑒新城資源整合模式,建設燃煤集中供熱設施,整合現狀燃煤分散供熱資源;對于天然氣供應條件較好、經濟水平較高的鄉鎮以天然氣供熱為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為必要補充;對于發展速度慢、天然氣不能到達的鄉鎮,積極發展生物質型煤、熱泵可再生能源供熱方式;對于具備條件的地區,可按區域能源合作方式引入外阜熱電聯產項目供熱。
 
  在新農村地區,應結合資源條件、經濟能力,因地制宜地探索農村供熱發展方式。
 
  (四)完成既有供熱系統節能改造
 
  “十二五”時期完成既有燃氣鍋爐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及1990年以前的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作,解決供熱系統缺乏調控能力、供熱設施老化、系統跑冒滴漏等問題,提高供熱管網輸配效率、供熱裝備技術水平和運行人員技術素質。
 
  (五)積極推進供熱系統計量改造
 
  “十二五”時期,以“公建推進、居民試點、節能改造”為重點,新建建筑及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實行供熱計量收費;2012年基本完成既有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改造,實行供熱計量收費;2013年完成1.5億平米達到節能50%強制性標準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六)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供熱發展
 
  “十二五”時期,積極推廣應用供熱新技術,開展新技術試點示范,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供熱行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發展熱源、管網、用戶等供熱系統運行調節智能監控技術,構建新型城市供熱監控管理平臺,為實現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積極推廣應用燃煤燃氣聯合運行、城市熱網與燃氣供熱聯合調峰供熱技術,并在適當區域范圍內推進多熱源聯網供熱,構建規模合適的區域供熱系統,鼓勵開展吸收式大溫差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力爭在“十二五”時期試點示范;建設城市管網補水系統,開展雙燃料應急備用系統項目可行性研究,提高供熱系統安全保障能力。
 
  五、“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保障措施
 
  (一)強化供熱規劃管理,重點項目按期推進
 
  各級供熱主管部門應在本規劃指導下,進一步深化供熱發展規劃方案,編制城市熱網發展規劃、供熱節能規劃、供熱計量規劃、村鎮供熱發展規劃等專項詳細規劃,建立新建和改造供熱項目儲備庫,為政府決策、項目核準與監管提供依據。
 
  將規劃審批與行業監管相結合,在新建居住建筑規劃設計階段或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方案制定階段,開發建設單位或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單位應當與供熱單位簽訂《供熱計量裝置分項工程建設專項合同》,供熱單位在居住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應當堅持查驗是否具備供熱條件和供熱計量條件的監管制度,使供熱設施建設按照規劃和行業管理的規定實施。
 
  各有關部門應按照供熱發展規劃確定的項目,制定相關配套政策,落實項目資金,安排項目實施進度,為全面完成“十二五”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供保證。
 
  (二)加強行業安全管理,完善供熱保障體系
 
  城鄉供熱是事關城市運轉和民生冷暖的基礎性、保障性事業。各級政府和供熱單位要強化供熱安全意識,按照“屬地管理、企業主責”的原則,認真依法履行安全保障責任。
 
  完善市、區、街鄉三級管理及保障網絡和部門聯動協調機制、信息快速反應機制、事故搶修搶險機制、應急救助保障機制,進行燃料儲備、搶修搶險物資儲備及落實應急保障資金,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以及突發事故,確保轄區按時穩定供熱。
 
  充分認清天然氣供應保障已成為我市熱、電、氣穩定供應與安全運行的關鍵,加強能源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協調上游構建天然氣資源安全保障體系,提升上游天然氣輸配與調峰能力,多渠道、多方式解決事故狀態下北京供熱氣源保障問題。
 
  落實《供熱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建立以供熱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和供熱安全運行保障機制。堅持熱、電、氣會商與統一調度制度,實現熱、電、氣運行的聯調聯供;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供熱系統安全運行監測水平,切實提高供熱設施的運行保障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建立供熱應急處置機制,制定供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針對冬季供熱能源短缺、設備設施故障和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按其影響程度,建立不同級別預警與應急響應機制,提高供熱應急處置能力。
 
  (三)推進供熱體制改革,積極培育供熱市場
 
  繼續深化供熱體制改革。以培育供熱市場、提高供熱保障能力和實現節能環保為目標,以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采暖為重點,積極推進供熱收費制度改革。逐步推進供熱價格改革。按照合理補償成本、促進節約用熱、堅持公平負擔的原則,逐步理順現行供熱價格,建立公開、公正、公平和科學的供熱價格體系和合理的調價與補償機制。
 
  進一步深化供熱行業改革。推進供熱單位組織結構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各區縣、各系統和各企業集團要率先進行系統內供熱服務部門的主輔分離,改變原有后勤部門分散管理的模式,將分散的供熱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企業化、專業化供熱公司實行統一經營管理;鼓勵國有大型專業供熱單位以接管、參股、控股、兼并等形式整合后勤化的供熱設施或難以保障供熱的區域,通過市場擴張和資本運營擴大供熱規模,推動城市供熱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增強大型供熱集團調控和穩定供熱市場的主導地位和骨干作用。
 
  理順各區縣供熱管理體制,加強區域供熱中心建設,進行企業化改造,實施供熱歸口管理,提升轄區供熱資源整合和應急保障的能力,加快區屬供熱單位的體制性整合。
 
  (四)加強供熱節能管理,加快實施節能改造
 
  新建和實施建筑節能改造的居住建筑必須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強化節能項目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的監督,確保供熱系統安裝熱計量裝置和室內溫控裝置,具有實現供熱量自動控制和能耗統計功能,具備分戶供熱計量收費的條件;對不具備供熱計量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要分步驟實施建筑節能及熱計量改造。
 
  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要加強冬季供熱運行調節,實行分區分時控制,率先對內部供熱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實行供熱計量收費,促進公共建筑節能降耗。依法開展供熱節能審計,制定供熱節能標準,加大供熱節能審計與檢查的力度,督促供熱單位開展節能改造,對浪費能源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建立供熱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培育供熱節能服務市場,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引導和推進供熱系統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弘揚節約精神,普及節約知識,開展各種形式的供熱節能宣傳和“低保高控”的節能檢查,動員社會廣泛參予與監督,努力營造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五)創新供熱管理方式,開展行業精細管理
 
  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積極探索城市供熱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開展供熱行業精細化管理,努力實踐到位管理和長效管理,逐步將供熱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高度重視城市供熱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積極研究城市供熱所涉及的社會保障、政治穩定、能源結構、資源利用、環境建設、安全保障以及經濟發展等重大的戰略問題,明確城市供熱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和保障責任,加大政府對供熱基礎設施的政策傾斜與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能力與制度建設,提高安全供應保障能力和供熱質量服務水平。
 
  一是在供熱市場的管理上,強化各級政府對本轄區供熱資源規劃的管理,搭建項目的投資建設平臺,按照市場運作方式,對城市供熱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整合與規范,逐步形成供熱投資多元化、運作市場化、管理規范化的投資、建設、管理新體制。
 
  二是在供熱行業的管理上,完善供熱行業標準化體系,建立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和供熱企業考核評價體系,規范企業行為,形成企業自我約束機制,逐步建立高素質的行業隊伍和安全、規范、高效的城市供熱管理體系。
 
  三是在政府監管的方式上,努力實現以下管理創新:
 
  ——堅持以人為本,加大科技投入,圍繞供熱質量和節能減排,推廣新技術和新設備,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平臺,在未來五年內建設國內一流的供熱服務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及全市的供熱安全、供熱質量和供熱能源消耗與儲備的信息監測系統,建立與市民互動渠道、安全運行保障體系和應急保障機制,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實現服務手段多樣化、業務管理精細化、輔助決策科學化,提升城市供熱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注重供熱行業精細化管理,繼續堅持供熱行業基礎數據庫更新制度,落實需求側管理,不斷完善供熱行業法規及標準,依法規范供熱市場,依照法規和標準實施供熱行業管理。
 
  ——加強行業培訓,開展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術培訓,特別是加強供熱外地季節工的素質培訓,積極與外省市進行勞務合作,從源頭上解決我市供熱勞務用工、培訓與管理問題,全面提升供熱行業管理素質和技能服務水平。
 
  ——發揮協會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履行職能,把應當由協會承擔的職能逐步轉移到行業協會,把適合協會承擔的工作委托給行業協會,引導協會在行業管理、供熱改革、法規宣貫、備案審核、節能減排、技術推廣、產品評審、企業評價等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