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

地熱在“雙碳”大背景下,大有可為 | 地大熱能-地熱服務全球

“雙碳”目標放大了市場清潔能源的使用需求,地熱作為清潔能源家族“優等生”,地熱碳排放綜合貢獻數為煤炭的百分之一,將大有可為!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國家統計局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要求,到202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

 

 地大熱能-地熱服務全球


汪集暘地熱能在實踐“雙碳”目標上大有可為

 

12月4日,2021中國雙碳”經濟高峰對話在博鰲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暘在會議上做了視頻講話。他表示,地熱能作為一種新能源,也是未來能源,能夠在踐行“雙碳”目標上發揮重大作用。

 

汪集暘表示,加大地熱供暖面積,對減碳減排的作用非常可觀。“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地熱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稱,地熱能核能、水能、太陽能、風能都是不產生二氧化碳的非碳能源,其中地熱能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些非碳新能源一定要搞‘大聯盟’”。


熱能不僅能夠供暖,還可以用來制冷、發電,溫度略低的地熱能還可以利用在溫室大棚、烘干制冷養魚養蝦育苗等方面,甚至可以研究地熱儲能系統,助力解決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問題。地熱能應用城市建筑領域,“地熱空調”與傳統的空調相比,可節省30%-40%的能源。


地大熱能-地熱服務全球

 

地熱能+多能互補

“近幾年,地熱供暖制冷方面有較大發展,但主要在北方。比如雄安新區地熱利用為主打造‘無煙城’,全域已基本實現清潔取暖。


目前,地熱能供暖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利用地表以下200米深度范圍內常年穩定在15℃-25℃的淺層地熱能,通過熱泵系統建筑取熱供暖或排熱制冷,也被稱作“地熱空調”,適合有供暖制冷雙重需求的地方;另一種是利用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抽取埋藏在地下1000米以下的溫泉水建筑供暖

 

“地熱能+”多能互補供暖形式也在《意見》中受到了鼓勵推廣。作為一家專注于地熱能開發地熱能利用的企業,地大熱能擁有專家團隊和豐富的項目經驗,地熱能清潔供暖,既節約成本,又能改善空氣環境。一直以來,地大熱能憑借專業的技術,可靠的產品質量、完善的施工服務,在全國地熱能供暖事業上收獲了很高的贊譽。未來,地大熱能將繼續突破創新,繼續為祖國的藍天貢獻力量。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領域的建設,為國節能、為民節資。